具有收藏文物傳統的上海蓬萊公園,近30年來,先后收藏有元、明、清歷代珍貴石獅子百余件。這些石雕文物造型極富裝飾性,其中的精品眉眼似太陽,耳朵似蝶翅,鼻子如蛙首,尾巴猶如半顆核桃肉,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。遺憾的是,隨著園林免費開放的實施,入園游客劇增,一些游客沒能意識到“石獅子也是文物”。石獅子遭人為破壞的現象近年來愈發嚴重起來。
石獅被涂成紅眼睛
蓬萊公園這些帶有拙趣的古代石獅子,散置于園內各處,由于缺乏足夠人手的看護,每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。記者在三號門前看到,一對作蹲踞狀的尊貴石獅子,竟遭到游客的涂鴉。這位游客采用的“畫筆”是油漆,將一只石獅涂成紅眼睛,另一只涂為黃鼻子。經百般努力,油漆印痕仍難除去,令園內文物保護專家痛心不已。
記者了解到,為了妥善保護好這批石獅文物,迫于無奈,園方在公園“改擴建”過程中,對一批石獅子作了深埋“秘藏”。園內有關人士昨天拒絕向記者透露深埋土壤中的石獅位置。
破壞文物防不勝防
蓬萊公園黨支部書記陳治中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公園從1979年起開始收集市內和浙江一帶石獅子。至1982年,蓬萊公園有75座古近代動物石雕作品,其中以獅子石雕為***多,被有關專家稱之為上海的“獅子林”。
上海的公園免費開放已經8年,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,蓬萊公園石獅子文物的保護問題,多少年來一直牽動著歷任園領導和員工的心。讓他們矛盾的是,一方面文物“獅子林”構成園林的一道景觀,希望老百姓可以盡情欣賞;另一方面,游客在游園中,走過路過總有好事者對石獅子進行有意或無意的“侵犯”。據悉,石獅子有的成為老人鍛煉身體時的“擱腳物”,有的遭小孩或大人涂鴉,有的命運更悲慘,遭到莫名的敲砸,很多石獅子因此缺腿斷臂。公園老職工為此感慨:“這種破壞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?!?
“病殘”石獅無奈深埋
據黨支部書記陳治中介紹,蓬萊公園早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“改擴建”工程,石獅子的保護問題成為焦點話題。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,公園方面對石獅子進行了篩選、保護和鑒定,以減少公開展示的石獅子的數量。
比較完整、富有吉祥氣息和裝飾性強的石獅子,在此次篩選過程中得以繼續展示。而一批已無法復原的“病殘”石獅子及其他石獅子被深埋至地下保護。這些“秘藏”保護的石獅子,已一一登記造冊,在有關部門留存了檔案。
專家表示,這也是保護文物過程中節省開支的無奈之舉。
目前留存于蓬萊公園地面的九對半石雕中,包括兩對元朝遺品的石獅子。但篩選后公開展示的文物精品,仍然擺脫不了被游客油漆涂鴉的命運。
保護文物志愿者已行動
記者采訪中獲悉,對于石獅文物的保護,周邊老城廂地區的居民也是心焦不已。不少老年人成了公園保護石獅文物的志愿者。他們既當宣傳員、又當監督員。
記者昨天看到,在公園茶室門前,蹲踞著一對口銜綬帶、形態可愛的明末清初石獅子,遺憾的是大獅肚中,突然被人放上了一包淌著汁液的塑料袋廢棄食品,放置者轉身隨著音樂聲跳起了交誼舞。此時,文物保護“志愿者”及時上前,對其作文物保護的宣傳,讓他將雜物從石獅子身上取下。
為了讓更多游客感受到這批石雕文物的價值,園方在九對半文物前,均安置了銘牌。記者看到,安坐于草叢中的一對高1.5米“從容桑榆”獅,銘牌顯示其為元代之作。銘牌行文嚴謹,努力地告訴游客,此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,請千萬不要傷害它。
銷售熱線
0452-2635643